索引号: 11420800767441530F/2023-00009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市商务局 发文日期: 2023-02-23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3-02-23 17:33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也是荆门建市四十周年,做好全市商务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商务工作会议要求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基调,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深入开展“消费快速反弹复苏年、电商平台经济提速年、外贸产业发展推进年、开放平台建设突破年”活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速布局新经济发展赛道,持续推动外经贸提质增效,加快释放开放平台效应,为荆门奋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工作目标12%),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工作目标15%),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新增限上企业350家。

一、坚持把促进消费反弹复苏作为“首要任务”

1. 活跃消费氛围。印发《2023年荆门市消费快速反弹复苏年实施方案》,围绕“荆楚购·精彩全年”主题,开展“春潮涌动焕新季”“激情仲夏沐清凉”“悦享金秋品质购”“冰雪岁末迎新年”季节促销活动,全年举办汽车展交会、金龙泉啤酒节、漳河小龙虾节、沙洋油菜花旅游节、年货节等系列活动100场次以上,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活动”,形成波浪式促销热潮。

2.提升传统消费。围绕大宗消费、餐饮消费、假日消费、夜间经济,组织发放汽车和家电消费券,带动重点领域商品消费;发布“寻味荆门”美食打卡地图,推广来荆消费“必点菜”;打造中天街夜购、莫愁村夜游、红星美凯龙夜市等夜间消费地标,推动餐饮、住宿行业发展。

3.培育新型消费。以东方百货、万达广场、银泰城等大型购物中心为平台,不断丰富线下消费体验、拓展线上业务。以金城集团、百慕达、强记生鲜等企业为骨干,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新模式。支持10家“湖北老字号”探索经营新模式,推进“数字焕新”。

4.优化消费环境。完善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升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中心城区7家农贸市场改造,推进专业市场退城进园(区)集聚发展。规划指导每个县(市、区)建设培育不少于1条特色商业(步行)街,支持高新区加快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漳河新区加强169大厦、红星美凯龙美食街、世贸中心商业街招商运营,集聚发展楼宇经济;东宝区推动建设金龙泉啤酒屋、圣境山木屋露营基地等消费新场景,打造多层次消费平台体系。

5.加大有效供给。支持中天街步行街牵手汉正街,通过推进名品、名店联动活动,全年招引10家以上“国潮”品牌进驻,丰富高端商品供给;集聚发展特色餐饮、社交电商和免税店等新业态,加快建设“创新、创意、创业”新街区。鼓励大型商业综合体设立绿色食品、进口商品、特色商品销售专区,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荐生产加工型企业、电商企业入选“荆楚优品”名录、申请“荆品名门”授权资质。

6.强化政策支撑。制定2023年全市促进批零住餐业恢复发展、加快消费提振支持政策,指导各地配套完善专项资金,加大“荆楚购”、大宗消费、餐饮消费、夜间经济等促销活动资金保障力度,确保各类政策应出尽出、惠企资金即享快兑,持续释放政策效能。

7.推进体系建设。指导沙洋、京山、钟祥、东宝完善和实施县域商业建设一地一方案,健全商贸流通骨干网络,做大县域消费规模,争创省级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2023年,改造建设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2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商贸中心9个、乡镇集贸市场7个、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261个。加快蔬菜、食用菌产业链建设。

8.壮大限上企业。实施限上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完善培育纳统工作评价标准,建立“近限”主体培育库,持续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专业市场和商业综合体“个转企”。通过“挖潜提升一批、引进发展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全年新增限上法人企业350家以上。

二、坚持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转型动力”

9.提升园区水平。加快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新格局,为新经济新赛道提供新空间。中心城区重点支持共道、浩儒、鄂中电商等建设要素齐全、服务完备、产业融合、业态丰富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直播基地。支持县(市、区)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1-2个数字经济或电子商务产业园。全年申报创建省级电商示范基地2-3个。

10.培育线上品牌。推动农产品、文体用品、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荆门特色产业加快上线运营,重点打造风干鸡产业联盟,以“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为平台,持续推介大米、高油酸菜籽油、小龙虾等名特产品,组织开展好“全国网络年货节”“荆门直播年货节”等活动,提高单品市场占有率。

11.做大直播经济。催生一批“直播+工厂(农场)、直播+商超、直播+夜市、直播+旅游”等电商新业态,促进直播电商全方位、全领域发展。引导现有商业步行街最大限度利用品牌货和线下店两大资源,开拓“线下打烊、线上开播”新运营模式。加强与阿里、抖音、快手、东方甄选等平台合作,提高直播赋能水平,年内发展200名以上带货主播及网络营销师。

12.推动电商助农。完成京山市国家级,钟祥市、沙洋县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验收。整合邮政、快递资源,全年新建改造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50个,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巩固“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模式,探索农产品网上预售模式,推动农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过1000万元涉农企业40家以上。

三、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关键支撑”

13.强化企业服务。坚持外贸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宣传外贸政策,加强外贸融资平台建设,编制重点企业全年融资需求清单,坚持每月开展外贸企业银企对接活动。利用境内外展会恢复期,鼓励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家居等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参加全省“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活动。持续提升外综服平台服务质效,助企保订单、稳增长。

14.壮大产业基础。深入实施“一县一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材料)和省级(装备制造)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出口中心,带动上下游企业早日扩大进出口。支持东宝区、钟祥市、京山市、沙洋县申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绿色家居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四大产业进出口总值突破70亿元。

15.强化主体支撑。持续开展“破零攻坚”“小微倍增”“外贸回流”工程。推动全市外贸企业从有实绩到上规模、从上规模到扩体量、从扩体量到强实力转变,力争全年新增开口企业30家、倍增企业40家、进出口过亿元企业达到35家,增强外贸发展新动力。   

16.培育新兴业态。加快高新区省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巩固提升格林美、鸿创、鹰美等企业高附加值订单,加快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做大加工贸易;复制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鼓励更多外贸企业通过大龙网荆门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做大跨境贸易。

17.加强对外合作。支持格林美、京山轻机、新洋丰、明弘玻璃等优势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在新能源、新基建领域抢先布局跨境产业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荆门宏图开展“一带一路”国际重点项目工程承包,促进外经、外贸融合发展,扩大荆门产品、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全年实现对外经济合作4亿元,外派劳务400人。

18.提升平台效能。推动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质量发展,全年引进入园企业3家以上,力争保税仓使用率达到60%以上,一线进出口额增长18%。加快荆门综保区申建,推动阿斯特项目签约落地,打造“亿纬锂能—明宇菲凡锂电池仓-阿特斯储能制造”全产业链。开通国际物流新通道,常态化运营荆汉(欧)班列,全年发送国内外货物2400个标准集装箱以上。

四、坚持把优化商务发展环境作为“根本保障”

19.把牢政治方向。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党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商务系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商务领域意识形态主动权。

20.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制定《2023年市商务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和清廉商务建设。常抓不懈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周五干部集中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通过党组示范引领学、机关干部集中学、深入群众实践学、软件平台自主学、书香商务交流学等方式,强化理论武装。

21.切实转变作风。抓好省委、市委巡察反馈问题和政治生态研判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清仓见底,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奋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活动,拉高工作标杆、严格干部管理,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的良好氛围,用扎实的纪律作风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2.加强行业管理。印发《2023年全市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商贸(成品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再生资源回收、拍卖、二手车、报废车等行业监管。完善全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平台建设,保障居民消费安全。加大商贸领域金融风险宣传教育和风险预警,指导各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促销活动,推动全市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3.做好保供稳价。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节假日市场运行情况动态监测、实时调控。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强化疫情、汛情、极端天气等生活必需品保障供应,加强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调控,切实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24.精准招商引资。聚焦数字经济、加工贸易、跨境电商、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建立储备项目清单,全力招引总部型、链主型、引领型项目。做好项目对接服务,确保项目“能落地、快开工”,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助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5.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加大商事法律服务力度。推动依法治理服务企业,完善我市涉外企业法律服务人才库,为全市外向型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支撑。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智慧城市等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政协民主监督评议。

26.严格内部管理。落实信息公布“三审”制度,强化商务门户网站、“商务荆门”微信公众号管理,及时公开商务经济工作动态。坚持市委“四个提高”工作要求,抓实月度工作例会制度,紧盯中央、全省商务政策导向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建立清单化、项目化工作督办流程,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打印 关闭